曲线桥因平面线型复杂、梁体受力特殊,对运架一体式架桥机的设备适配性、操作精准度提出更高要求。当前行业针对不同曲线半径(从 60 米至 300 米以上)形成了 “设备改造 - 精准测控 - 分步架设 - 稳固保障” 的成熟工艺体系,在高速公路互通、城市快速路等场景广泛应用,有效解决了小半径架梁难题。

设备适配与改造是曲线架设的基础。常规架桥机需通过针对性改造适应曲线工况:前支腿多改为液压可调式,增加 ±1.2 米横向偏移量并配备旋转铰座,适配横坡与曲线转向需求;中托轮组增设光电导向装置,实时监测主梁轴线偏差,精度控制在 ±5 毫米内。乐西高速公路 130 米小半径曲线架梁时,对 180 单导梁架桥机进行多部位改造,解决了常规设备无法过孔的难题。轨道系统需定制扇形横移轨道,按曲线半径设置超高,接头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并加装防爬装置,地基承载力需检测达到 250kPa 以上。
测量控制与梁体预处理筑牢精度根基。施工前建立二等导线精度控制网,在每个盖梁设置 4 个强制对中观测点,进行 24 小时稳定性监测,同时通过 BIM 技术绘制 1:1 模拟图,明确梁体安装顺序与横移量。梁体运输前需计算曲线段偏心距,对湿接缝预留钢筋进行预调,避免架设时与相邻梁体钢筋冲突;梁体端部混凝土提前凿毛,露出新鲜骨料以保障后续连接强度。喂梁阶段采用 YLC150 型运梁炮车,与架桥机保持 0.5m/min 的同步行进速度,梁体前端进入架桥机 1/3 跨度时启动前吊点起升,始终保持水平状态。
核心架设工序注重分步调控。梁体对位采用 “渐进式横移法”,每次横移量不超过 50 厘米,停顿检查稳定性,落位前用 2 台全站仪进行三维坐标监测,确保梁体轴线偏差≤10 毫米、高程偏差 ±5 毫米。60 米小半径工况下需启用辅助配重系统,尾部配重增加至 30 吨,动态调整平衡;横坡超 2% 时,用楔形垫木精确调平梁体,垫木厚度误差控制在 1 毫米内。架桥机过孔速度控制在 0.3m/min,每前进 5 米测量主梁中线偏差,通过导向轮实时调整,确保过孔后轴线偏差不超过 10 毫米。
临时固定与安全管控形成闭环保障。梁体就位后立即通过抗剪螺栓锚固支腿,主梁两侧拉设缆风绳固定,支座采用灌浆法安装,待灌浆料强度达 30MPa 后方可松钩。湿接缝区域用可调节螺杆固定模板,拉杆纵向间距 50 厘米,曲线内侧设置 5 米范围防碰撞预警系统,响应时间≤0.5 秒。遇风速≥10.8m/s 或降雨天气立即停工,已就位梁体增设临时支撑抵御风荷载,防止横向位移。待湿接缝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值 80% 以上,方可拆除临时固定装置,完成曲线段架设闭环。







